名优茶将出现供不应求局面
发布日期:2003-02-11 浏览次数:3315
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最近表示,虽然
2002年国内茶叶产量增长幅度有所下降,但名优茶
的产量却比上年有大幅度的增长,预计5年之后龙
井、洞庭碧螺春、武夷岩茶、安溪铁观音、黄山毛
峰等名优茶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。+
吴锡端介绍说,2002年由于茶叶出口减少,国内低
档茶销售增长减缓,各地都把发展名优茶生产作为
茶叶生产的重点,抑制了茶叶产量的增加,预计全
年茶叶产量会达到72.0570万吨,只比上年增长了
2.69%, 其增长幅度小于往年。但茶叶销售却呈现
出新的特点,产茶区从往年的追求产量变成了质量
为本,各地都把发展名优茶生产作为茶叶加工的重
点,2002年茶叶产量增加主要来自近几年新发展的
良种化程度很高的茶园和名优茶产量的上升。2 002
年名优茶产量达到18万吨,比上年增长16 %。龙井
茶、武夷岩茶、蒙山茶、黄山毛峰、洞庭碧螺春因
为在200 2年或更早的时候通过了国家原产地地域保
护,产自这些特定地域的名茶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
而变得更加“吃香”,“名优茶几年后将出现供不
应求的局面”并非耸人听闻之说。+
由于名优茶产量增加,带动了茶叶平均价格的提
高。根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,浙江省茶叶产业协
会估计,该省茶叶产值已经超过30亿元,其他省份
茶叶产值也有不同程度增加。分茶类看,乌龙茶价
格上升趋势明显,特别是乌龙茶的开云手机登录入口改进,
采用空调杀青技术来做茶,茶叶品质提高,价格也
有所上涨,在福建安溪,2002年夏茶采用空调杀青
技术制作的乌龙茶价格从过去的6-8元/公斤,涨到
60-70元/公斤。全国2002年茶叶平均价格在14 .0
元/公斤,产值可以达到100亿元。+
茶叶销售特点的改变,与城市居民消费习俗的改变
有很大关系,而这又是与从茶区到茶叶批发、销售
企业适应市场、引导消费的巨大努力分不开的。
2001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所做的茶叶行业基本情况
调查表明,目前股份制企业占全部茶企业的31%,
集团和个体企业总计占到41%,而国有独资企业只
占24%。这些企业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,因而
对市场也极为关注,探索出了一套市场化的产销格
局。+
上世纪90年代后,批发已经成为我国茶叶交易的重
要方式,我国已经建成了较完整的茶叶批发市场体
系。在产区,目前规模较大的茶叶批发市场有安溪
的乌龙茶交易市场、浙江新昌的浙东名茶交易市
场、安徽峨桥茶叶批发市场、广西横县的西南茶城
等;销区如山东济南茶叶批发市场、北京马连道茶
叶一条街、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和大统路茶叶批发
市场、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等。据初步统计,全
国茶叶批发市场的年成交额约为50亿元,占茶叶农
业总值的4 0%左右。+
与此同时,我国茶叶零售网点发展迅速。以北京张
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为例,10年前只有大栅栏一
家店,到目前已发展到超过20家。北京、上海现有
各种销售茶叶的专业店、柜多达6000以上。此外超
市、便利店等新型零售形式的迅速发展也增加了茶
叶的销售渠道,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,促进了茶叶
的销售。 +
茶叶消费场所也在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。据
上海市茶叶学会的调查,全国各类茶艺馆、茶楼、
茶坊等公共饮茶场所达5000余家。杭州1000平方米
以上的茶楼就不下100家,三五百平方米的茶楼有
500多家。 茶馆更是成了四川、广东等地的标志文
化。近两年,茶馆休闲业开始不断北上,2001年前
北京全市总共只有茶楼300 家,而2002年一季度北
京市工商局就收到了300多家茶楼的注册申请。+
众多的茶叶批发、销售、消费场所的出现,对于引
导城市居民的茶叶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如京城
茶市自1997年马连道成立茶叶市场后,品种格局开
始发生明显变化,其中花茶销售年均下降1个百分
点,到2002 年已下降到销售总量的65%,较前一年
下降5%,北方地区档次较低的花茶当家的局面已经
得到了改变。同时,绿茶销量自1 998年开始上升明
显,名优茶比重逐年提高,到2002年底占总量的
18%左右,较上年相比有所上升,乌龙茶更是以
20%的速度增长,预计约占销售量的7%。在产茶区
福建省,被大力宣传的名优茶在去年更是带起了
“斗茶”习俗, 许多消费者随身带有小袋茶叶,随
时冲泡一比高低,这些无疑都直接带动了名优茶的
销售。+
吴锡端认为,茶产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,与各地政
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。无论是西部欠发达地区,还
是浙江、广东、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,许多地方的
政府都把发展茶产业看做是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
战略之一,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,例如在2002
年,有政府背景的全国性茶事活动就不下10个,由
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中国济南国际茶博会、全
国茉莉花茶交易会等还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知名
度,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茶产业的健康发展。